首页
>走进高新>高新区简介
高新区简介

          淄博高新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为首批53家国家高新区之一。代管淄博综合保税区、淄博先进制造业创新示范区,面积225.06平方公里。户籍人数25.6万人,常住人口35万人。近年来,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聚焦“向高而攀”、“向新而行”两篇文章,着力打造科技创新、高端产业、改革开放、产城融合、品质民生“五个新高地”,努力争当淄博转型跨越发展的龙头和引领者。2023年GDP增长6.6%,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69%,经济运行实现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

      这里是引领发展的科技创新新高地。拥有各类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36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5家、众创空间5家。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20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7家,淄博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山东省实验室(齐都实验室)获批建设。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5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6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一体化格局进一步完善。启动省内首个“人才数字大脑”,设立2亿元高端人才项目股权投资基金,累计培养引进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人选56人、泰山系列人才工程人选84人,省级及以上人才数量占全市50%以上,2023年高端人才引进工作获省综合评价第一名。

      这里是加速壮大的高端产业新高地。持续发展壮大新能源制造、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主导产业集群,相继被授予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陶瓷等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获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产业园区试点,拥有12家上市企业、14支股票,上市各阶段企业数量位居全省上市公司孵化集聚区试点前列。新医药产业实力强劲,医疗器械、生物制药、保健品等领域国内领先,生物医药园区发展竞争力全国排名第25位、全省第2位,新医药产业链规模突破三百亿级。新材料产业全国领先,先进陶瓷、功能玻璃、聚氨酯等领域优势明显,作为产业核心区助力淄博市荣获“新材料名都”称号。新能源制造产业发展迅猛,齐鲁储能谷三大园区全面建设,国内链条最长、最齐全、最高端的新能源产业链初步构建。智能装备产业加速壮大,纽氏达特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创新型企业蓬勃发展,是淄博协作机器人产业基地,初步构建起集设计、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智能装备产业体系。电子信息产业强势崛起,拥有从设计研发、封装测试到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条,MEMS研发设计走在全国前列,IC卡封装及载带研发生产占全球20%,成功入选“中国MEMS传感器十大园区”。

      这里是活力迸发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实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不断优化管委会运行体制机制,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全面享有1046项市级行政权限,高效推进“五极五优”政务服务,“一次办好、拿地即开工、全程代办”成为常态,打造国内审批速度最快、服务环境最优城市。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有硅谷生命科学园、慕尼黑科技园两个海外孵化器,与乌克兰、德国、以色列等国家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拓宽。淄博综合保税区五大中心加快建设,构建辐射鲁中、面向全球的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内陆港建设稳步推进,“齐鲁号”欧亚班列稳定开行,打造“海公铁”多式联运区域物流枢纽。

      这里是宜居宜业的产城融合新高地。城市建设持续优化,投资100余亿元,实施淄博北站片区、城市主干道改造等系列工程,建成高新区文体公园、课本博物馆、唐庄酒店等一批配套设施,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高标准规划建设全域公园城市,在东部山区“一山一主题,一山一业态”布局七大公园,花山公园、九顶山公园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园区功能配套更加完善,智能微系统、新材料等专业园区加快建设,持续完善用地、供电、供气、供热、污水处理、消防等要素保障,企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这里是生活幸福的品质民生新高地。坚持人民至上,城乡低保、居民养老、医疗保险等民生保障水平全市最高。组建实验中学、第一中学、华侨城小学等10个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实现全覆盖。建成中德莱茵智能科技学校和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产教联合体列入全省首批市域名单,打造全国职业教育品牌。与省市知名医院共建医疗平台,在全省率先推行村卫生室临床检验服务,医疗体系不断完善。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社会治理更加稳定和谐,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