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新区第八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 ||
---|---|---|---|
索引号: | /2022-5271248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2-09-29 | 发布机构: | 高新区文教与卫生事业中心 |
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的人生的有效途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指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人,终极动力源自于强大的乡村人力资本,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培养既具有新时代劳动意识觉悟与知识,又具有乡土情怀与开放视野的新时代乡村少年是当前乡村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高新区第八小学,坚持“以劳增智,以劳育美,以劳强体,以劳树德, 以劳促创新”的劳动教育课程理念,基于乡村儿童视角,立足乡村地域优势、文化底蕴及学科课程标准,围绕“快乐家庭生活”“开心农场体验”“美丽校园责任”“职业体验启蒙”“创意物化创生”五大内容,构建指向“幸福”的劳动教育体系,让劳动成为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理念先行 塑劳动教育价值观之魂
如果说劳动价值观是指引学生劳动行为的风向标,而劳动教育理念则是劳动教育价值观之魂。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明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理念,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八小通过主题班队会、升旗仪式、家长会、教师会、新媒体阵地宣传等方式,一方面在家庭、学校和社会营造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浓厚氛围,引导师生、家长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另一方面学校倡导“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孕育伟大”的理念,通过宣传“收垃圾的发明家”张永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全国劳模傅山村党委书记彭荣均等事迹向同学们传递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劳动价值观,积极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使全校师生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此外,八小除了注重劳动教育价值观的培养,还将劳动教育与每门学科融合、与德智体美的各类活动贯通及劳动教育与将家庭、学校、社会紧密的结合起来,实现不同年龄,不同层面的融合、贯通等理念植根于教师、学生、家长心中。
二、知行合一,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
扎实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同时,发挥学科教学融合作用,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动手操作能力,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融合,深入实施劳动教育,是第八小学劳动教育保有持续活力的根本。教学中语文教师通过课内外赞颂劳动人民热爱劳动,辛勤劳作的文章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教育,教育学生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美术学科让学生用双手装扮出美丽的教室,五彩缤纷的校园,让学生体验到自己通过劳动可以创造美,从自己的劳动成果中感受劳动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学校将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作为育人导向之一,从劳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基本实践能力出发,研发校本劳动课程群,把劳动技能、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知劳动可以让未来的生活更美好。
三、“家校社”联动,构“幸福”特色劳动教育体系
儿童的劳动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劳动教育的责任不仅在学校,而在“家校社”的联动。
(一)快乐家庭生活课程
家庭是劳动育人的第一现场,是劳动教育的“鲜活课堂”。在家庭中“洒扫庭内”,开展以日常生活劳动为主要内容的劳动教育, 更容易成就真正懂得感恩、自立自主的人。八小的《快乐家庭生活课程》从生活自理能力、家务劳动、人际关系三个方面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三年级“家务劳动”清单包括“洗碗、剥菜、洗青菜、淘米等。快乐家庭生活课程让家务劳动成为充满乐趣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课程。
(二)美丽校园责任课程
八小将整个校园卫生进行教师责任划分,教师根据安排表,每天带7个学生对3万多平方米的教室、校园进行打扫、保洁,人人都是班级、校园卫生的参与者、实践者。为保障美丽校园责任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还成立了由红领巾大队委组成的检查组,在值周老师带领下,每天对各班级、各位老师、学生包干的卫生区打扫情况进行检查,周末对一周检查结果进行汇总评比。校园值日已成为学生习得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态度、主动的劳动习惯的课程。来第八小学参观的教师,都为第八小学校园干净整洁的环境所赞叹,更为这所面积偌大的校园卫生、绿化只有一个总务主任兼管,无保洁感到震撼。
(三)开心农场体验课程
农村劳动文化是劳动教育的宝贵财富,八小充分发挥校园劳动实践基地——“开心农场”的作用,让每个班级都有1-2块“责任田”,芹菜、油菜、生菜……各种蔬菜按时令按季节种植,让学生亲历蔬菜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体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开心农场”还通过“大手拉小手”菜园开放、种植活动征文、菜园手抄报、开心农场绘画、摄影、优秀种植小组评比和综合展示等,让学生在其中综合运用课堂和实践中获取的知识和能力,在活动中进行巩固和拓展,获得综合全面的发展。
(四)职业体验启蒙课程
以学校现有资源和学校周边教育资源以及家长职业资源等为凭借,按照年级设计职业体验课程的学习,主要分为课堂教学、职业体验和综合拓展三个模块。学校不仅建立了红色景点、百粮春酒厂、消防大队等20余个校外职业体验基地,还开展了我是面塑、剪纸、民俗画非遗小传人和木工等劳动职业体验课程。针对不同年级,职业体验课程结束后布置相关任务,如搜集有关职业的资料,查阅赞美职业的诗歌、散文,从中体会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等,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他们交流、沟通、合作的技巧与能力。学生通过体验活动结束后的交流汇报,培养学生认知社会的能力,使其理解社会,学会尊重社会,尊重社会上的每一种职业和人群,理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种职业,各种职业之间没有贵贱之分。
(五)创意物化创生课程
学校以“创客节”为依托,让孩子们在“做、学、玩、创”中体验科技的乐趣、感受科技的魅力,在心田洒下一粒粒科技的种子。八小的创客教育顺应实践智慧的生成机制,以民俗画、剪纸、面塑、3D打印等优质创客项目为依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情境,为学生的创造实践过程提供适切的支持。
四、改革评价,保障劳动教育有效落实。
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立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教育形态,是对传统劳动教育的主动继承和积极扬弃。八小积极改革评价策略,发挥其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促进、引导和激励作用。
(一)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根据不同的劳动主题,在劳动知情意行的目标范围内共同筛选、整合、确定劳动评价中的关键特征。学校将学习及运用劳动实践知识的思维与能力、在劳动实践中自我管理与人际管理的能力、认识与应用劳动实践财富的能力、耕作文化理解与耕作实践知识学习应用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逐渐养成劳动素养。
(二)评价主体
劳动评价要关注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的实际表现,注重从行为表现中分析把握劳动观念形成情况。评价以自我评价为主,辅以教师、同伴、家长等他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改进。
(三)评价形式
学校尝试用劳动护照、分级考评、劳动勋章等形式激励引导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劳动护照是集实时记录、阶段总结、多元评价、分级达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实现家校社劳动全覆盖的劳动护照评价管理模式。分级考评是通过学校每学年组织评比,授予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具有探究精神且成效显著的学生“ 家务小达人 ”“值日动小明星”“劳动小能手”等称号。劳动勋章是每学年按比例评选劳动意识突出、劳动品质优秀、劳动技能高超、劳动创新有成的“尚美少年”,由学校授予“学校年度劳动勋章”。
(四)评价结果
鉴于劳动教育课程丰富的实践形式,八小劳动教育评价不仅有静态的口头评价或常规的评价清单等形式,更创新动态生成的档案袋评价,要建立起以学生劳动表现为核心的个性化档案袋,融合学生劳动过程与劳动成果。无论是劳动过程记录还是劳动作品集锦,学生劳动档案袋中的证据共同反映学生劳动的真实情况,并随学生的发展而更新。最终劳动教育档案要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