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华侨城小学2023-2024-2教科研计划 | ||
---|---|---|---|
索引号: | /2024-5444905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02-22 | 发布机构: | 高新区教育和体育事业中心 |
华侨城小学2023—2024第二学期教科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高新区全面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意见及区教研工作安排,结合学校新的高质量发展定位,从教研、科研维度“精准发力”,发挥教研科研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助力教育科研与学校品牌建设。
二、工作目标
(一)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围绕主题进阶开展高质量教研,同时促进集体教研与个体研究有效结合,以教研促进学科均衡发展。
(二)为教师成长搭台、赋能。既夯实“成长共同体”意识,也突出“个体突围”,夯实不同教师的发展路径。
(四)深化课题研究动态管理,培养一批科研骨干教师,多方式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课题研究实战能力。
三、重点工作
(一)继续加强教师梯队建设。重点抓好青年、骨干两支教师队伍建设,强化青年教师成长帮扶的过程性监管,结合集体教研展示、各级各类赛课评选活动,从思想态度、教学技能等方面锤炼教师素养。
(二)强化教学成果转化及辐射。立足淄博市教学成果,完善项目式学习课程构建,明晰就地转化路径;同时进行多方式的区域推广应用,为冲击省级教改项目或成果积淀能量。
四、常规工作
(一)精准教研,提升品质
1.形成“制定规划—有效实施—总结成果—反思改进”的主题教研闭环,建设校本教研成果资源库。教研组长详细安排教研主题,每次集体教研做到定时间、定人员、定主题、有总结、有反思,促进组内教师专业发展。语、数学科以“大小教研”结合的形式,备课组每周小教研,本学期共17次;结合区区校一体化主题教研规划定期开展大教研活动。英、音、体、美、信息、科学以学科组为单位,每周坚持教研,本学期共17次,由成员轮流主持。教研活动主题第一项均为集体备课:语数备课组一周两次,做到一课一研,英语教研组一周两次,其余教研组一周一次。其余主题突出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单元整体教学、信息技术提升2.0、项目学习、“双新”达标课堂、3种课型(新授、复习、讲评课)研讨、作业设计、分层教学等专题研究。各教研组每月至少邀请一位校委会成员参与教研,本学期自2月份起,共提交5次建议记录。
2.开展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单元整体教学研讨。依托青年教师成长联盟、各组展示研讨课、区网络教研等活动,组建评价研究团队,探索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路径,优化教学设计,结合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科学设计单元或课时学习任务单与评价要点,形成学习评价任务,把“教学评一致性”作为课堂观察要点,推动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落地,初步形成聚焦“教学评一致性”的优秀课例、教学设计、研究论文、课题研究等。各备课组或教研组本学期至少开展一轮研讨活动。流程为:确定单元,涉猎多种课型,成员全员参与磨课,侧重青年教师历练讲课,团队圆桌座谈,每位成员围绕教学评一致性都要发言,借助半日大教研,在风雨操场公开展示团队成果。校领导及分管负责人与其他备课或教研组组成评委团,评优树先。
3.定期开展面向对口学校的联合教研活动。一是利用交互平台开展线上联合教研,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互动教研等;二是定期组织线下联合教研,开展同课异构、送教下乡、专题研讨等活动,帮助解决小微学科人员少,无法开展校本教研难题。此外,与初中学校部分学科开展联合教研,注重贯通培养。
(二)构建教师成长梯队,开展分层分类培训
1.凝聚榜样力量,助力青年教师智慧生长
建设有活力、有动力的青年教师联盟梯队,开展专题培训、好书共读、展示出课、总结展示等活动,通过积分制和优秀青年教师认定的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遴选更具动力的青年教师作为培养种子,优先推荐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凝聚榜样力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一对一带动其他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分层推进校本培训,实现教师梯度成长
本学期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依据各科室需求,进行专题报告、项目化教研、技术实践应用、师德师风等培训内容体系。在培训对象上,实施整体与分层相结合的办法,既设定对全体专任教师的基础达标类培训课程,又针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园丁教师教师分别设计合格性、创新性培训课程。
组织外出培训教师通过分享交流、展示课等形式开展二次培训。分享交流时既要汇报培训所学的理论内容,又要将自己的理解及收获进行分享,也可以通过所学理论上一节无生片段课的形式进行展示,让思想生长,让方法落地。
3.“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提高课堂质量
本学期按照每天21节交互课的数量进行排课,每天确保有18节课和3个教研组开展网络教研。教科处统筹安排各学科每天上课数量,由教研组安排具体上课教师。各科室的会议可以与各科室的校本培训结合,即可以开会,也可用开会形式进行校本培训。“三个课堂”实行“周反馈”制度,提高课堂质量。
(三)推进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
1.组织已经结题或在研的课题主持人,包括其课题组骨干成员、喜欢钻研的老师进行进一步培训,使其成长为科研骨干,注意吸纳优秀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同时,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课题研究技术方法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科研素养。
2.大力开展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对接高层次专家,通过成果报告、课例展示、辐射指导等活动,扩大学校现有各类成果影响力,并再次基础上推进新的课题研究。
(四)稳步提升网络研修及社团工作
1.以“智”赋能,整合网络研修资源,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充分发挥各级平台在教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网络研修优质教学资源与校本教研相整合,促进线上教研向一线教学实践延伸,赋能教学水平提升、作业设计优化,构建智慧平台的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新生态。
2.以“趣”引趣,搭建丰富平台,多彩社团促成长。积极吸收校外优秀的专业力量,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主,不断丰富社团门类。加强社团管理,学科、有序的开展好社团工作,确保门门有成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华侨城小学教科处
2024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