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跟踪评审 为政府投资项目“精打细算” | |||
| |||
为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筑牢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防线,财金局创新机制、精准发力,通过全过程跟踪评审严控工程造价,成效显著。今年以来,累计完成各类政府投资评审项目 109项,评审总值14.24亿元,审定总值12.57亿元,节约财政资金1.67亿元,综合审减率达11.75%,为高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健全机制 筑牢评审“全链条” 制定出台《财政支出项目全过程绩效评价(评审)实施方案》,全过程跟踪评审作为财政投资评审管理的创新模式,通过提前介入、动态监管、闭环管理,实现 “事后纠偏” 到“全程护航”的转变,为节约财政资金、防范风险提供有力支撑。 严把五关 筑牢质量“防护网” 严把设计评审关,与建设局形成部门联动,未按规定完成初步设计和概算评审的项目,不予受理施工图预算及招标控制价评审;预算评审中严格落实《淄博高新区办公用房维修改造项目支出预算标准》《财政投资项目基本建设支出预算标准》等,在标准上限内从施工做法、材料设备档次优化方案,降低造价。严把预算评审关,树立 “预算当结算审” 理念,依据实时更新的《淄博工程造价指南》及施工同期市场价评审,合理套算定额、精确计算工程量,压实预算以强化约束,从源头节约资金。严把合同审核关,规范签订管理,提前约定材料价格、人工单价等依据,避免合同条款与政策冲突导致结算被动;明确按图施工,杜绝随意变更增项,防范造价失控。严把施工过程评审关,对设计变更、隐蔽工程等影响造价的事项,实行现场技术核定备案,通过动态监管破解“施工易超支”难题。严把竣工结算评审关,要求项目单位严格按评审意见建设,不得擅自提标扩规;结算时严审施工图外内容,未履行审批程序的施工内容一律扣除。 优化服务 畅通沟通“快车道” 加强与项目主管单位沟通,强化服务意识,优化评审申报程序和流程,加快资料传递,实行一次性告知和限时办结制;对重点项目开设“绿色通道”,容缺受理、优先评审,当好项目单位“服务员”。 强化监督 拧紧资金“安全阀” 发挥监督职能,推动财政评审与绩效管理结合,提高资金效益;建立纪检监察、财政、审计联动监督机制,实现部门“求效”、财政“问效”、审计“督效”、纪检监察“问责”,让每一笔财政资金都发挥最大的效益,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