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全力做好防汛减灾各项工作 | |||
| |||
7月1日起,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气象部门预报显示,我市还将经历多次雷阵雨天气,“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即将到来。淄博高新区相关部门和单位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强化责任担当,时刻绷紧防汛抗洪这根弦。 抓住汛前关键期 筑牢防线护安澜 今年五月份开始,高新区建设局紧紧抓住汛前关键期,秉持“早部署、早排查、早落实”的工作理念,从多个维度精准发力,扎实推进汛前各项准备工作,全力为安全度汛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高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先后印发通知要求5份,组织召开高新区防汛抗旱工作会议,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压实防汛“责任链”,抓实抓牢防汛防台风检查工作。发挥监测预报预警牵头抓总作用,及时接收市气象局及市防办天气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达至区防指成员单位和各街道、镇、中心;组织召开4次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会议,深入研判潜在风险,落实应急措施,提前做好应急响应准备。此外,修编1个防汛抗旱应急预案、2个区级河道防御洪水方案及3个塘坝应急抢险预案,细化各部门职责分工与应急流程。同时组织镇办、村居开展实战演练,切实提升预案可行性与应急处置能力。严格落实骨干河道、10座塘坝防汛责任人,确保责任全覆盖、无死角。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防汛备汛的重要环节。高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持续组织开展防汛防台风检查,对河道、塘坝、城市排涝设施、低洼易涝点、危化品企业、非煤矿山、危旧房屋、地下场所等重点领域、重点部位持续开展防汛防台风检查。 截至目前,各防指成员单位积极行动,共出动307人次,对241处重点区域开展防汛防台风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在河道清理方面,累计出动6300余人次,累计清理河湖垃圾2000余方、河坡杂草8万余平方米,确保河道畅通安全行洪。 汛前完成对水利设施的检查维修,在东猪龙河,工作人员对5处钢坝闸进行了全面检查,在玉龙湖,专业人员对3号钢坝闸更换了液压油及易损件,维修了闸室排水泵,夯实硬件基础。进入汛期,面对强降雨天气,及时启闭各项水利设施,保障河道、塘坝行洪安全。 在物资储备方面,高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提前备齐沙袋、土工布、砂石料等防汛物资及应急工具,并对物资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组织防指成员单位统计梳理应急物资,确保关键时刻物资充足、调配有序,不断提升防汛应急保障能力。为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建设局5月12日开展了水利防汛抢险应急演练,对现场警戒、撤离群众、抢筑子堤、信息预报等科目的实战演练,有效提升应对极端天气及突发事件的指挥调度和快速反应应急处置能力。 面对近期的强对流短时强降雨天气,高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迅速响应,及时传达天气预警信息,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值班人员坚守岗位,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水情、雨情动态,及时上传下达各类信息,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建设局重点关注河道、塘坝水情,在强降雨期间出动10余人次进行检查排查,重点点位安排专人值守,确保河道、塘坝的安全运行。 目前,高新区各河道、塘坝运行正常,防指相关部门均做好了值班值守、在岗在位和巡查工作。在接下来的“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高新区将继续保持高度警惕,持续加强监测预警,组织防指成员单位持续开展防汛防台风检查,确保隐患及时整改到位。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力保障2025年汛期安全度汛。 全链条出击 筑牢城市汛期安全屏障 近日,短时强降雨“突袭”我市,部分路段出现积水险情。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与应急管理局迅速构建起“汛前严密布防、汛中高效抢险、汛后科学恢复”的全流程防汛体系,以系统性举措最大限度保障城市运行有序和市民出行安全。 事实上,在强降雨来临前,高新区防汛体系已高效运转。防汛值班人员密切追踪气象动态,严格落实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 同时,未雨绸缪,提前打开雨水篦子、加速管网预排,并对易涝点排水设施进行彻底清掏疏通,为应对强降水争取时间和空间。 降雨期间,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与应急管理局迅速统筹调度。淄博中环洁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应急抢险队伍全员出动,展开全域拉网式巡查。在积水严重的重点路段和关键区域,部署专人进行定点值守,高效开展道路抢险、积水强排作业,全力保障市民安全出行。 降雨结束后,立即启动精细化雨后恢复工作。采取“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联合作业模式,对主次干道进行循环高压冲洗,精准清洁人行道及路沿石缝隙等机械死角。此外,针对积水区域,作业人员集中清理,同步对雨水箅子进行“回头看”式清掏,确保管网畅通,严防次生积水,并彻底清扫清运散落的断枝、落叶、泥沙及各类垃圾。 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下好防汛“先手棋”,盯住天、盯住点、盯住人。强化气象监测预警,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工情,做到早报、快报、多报,为防汛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全面排查整改风险隐患,根据以往防汛经验,找出薄弱点位和薄弱环节,落实落细防汛应急措施;压实各级责任人责任,确保知责尽责、在岗在位,形成防汛工作的强大合力。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