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先创区蹚出“三维一体”蝶变之路 | |||
| |||
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巍然矗立,见证着淄博先创区的精神传承与时代担当。 五年前,这片132.5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是淄博的“边缘地带”;五年后,这里厂房林立、道路通达,成为驱动淄博高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从“黑铁山精神”到“先创速度”,从“认知迭代”到“生态闭环”,先创区以“三维一体”创新服务体系为笔,书写了一幅产城融合、向新而行的壮丽画卷。 五年蝶变:从“边缘地带”到“产业高地” 五年前,淄博市委、市政府以功能区调整为契机,擘画先创区蓝图。成立之初,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年轻团队,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通过“五项修炼”推动认知迭代,将“打造淄博高端产业新高地”的愿景深植人心。五年间,先创区跑出“百日投产”的加速度:恒池微晶项目从立项到试生产仅用100余天,23个省市重大项目挂图作战、节点精准……“先创速度”背后,是全员攻坚的担当与智慧。 如今的先创区,已形成“一区六园”的链式集群格局,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六大产业赛道落地项目25个,辖区集聚41家规上企业,产值突破73亿元。工陶院的陶瓷纤维膜打破国外垄断,瑞利泰阳的石英纤维填补国内空白,赛瑞达的单壁碳纳米管闪耀科技前沿,“淄博制造”正加速向“淄博智造”跃升。 创新赋能:“三维一体”服务体系铸就发展引擎 精准补链,以生态思维引凤筑巢。先创区坚持“规划先行、产业引领”,绘制产业链图谱与招商地图,以“按图索企”实现精准招商。蓝固新能源项目落地后,迅速串联卫蓝、海博思创等上下游企业,形成百亿级储能产业链;空天经济产业园万亩规划初步确定,核心制造与配套服务协同布局。基础配套更是“超前一步”,110千伏禹公变电站提前一年建成;供水管线、雨污管线等工程提早建设,实现“宁让水电等项目,不让项目等水电”;土地“先租后转”新模式保障项目用地需求,释放发展增量。 高效落地,以定制服务破解堵点。从“零跑腿代办”到“厂房定制化”,先创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重塑项目落地流程。蓝固固态化电解质项目70余天完成主体封顶,旭喜膜材料项目厂房按设备高度“量体裁衣”,冰艺嘉冷链“匹配改造”解燃眉之急。同时,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四化”工作法,将23个重点项目分解为97项节点任务,以严格的落实机制确保工作推进“零停滞”。 多元服务,以生态闭环护航成长。园区设立企业服务专班,提供从安全环保到人才招引等一系列的“管家式”服务;建立问题清单“动态清零”机制,今年已破解项目选址、文勘、电力等16项堵点;构建产业协同生态,旭喜膜材料项目的功能性复合膜成功应用于荣昌制药等企业,实现园区内资源共享、链条联动。 未来答卷:向新而行 书写“生态闭环”新篇章 站在五周年的新起点,先创区在产业崛起的背后,始终没有忘记民生这个根本。鹏顺环保科技的锂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项目“变废为宝”;叁瑞公司沥青固废再生技术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可降低30%的成本;空天经济产业园蓄势待发,规划的“空天枢纽”将串联济南、青岛都市圈;乌河治理焕新生态水系,路网工程连通村落,便利店、食堂等配套完善,“产城融合”让居民共享发展红利。 五载耕耘蓦回首,硕果满枝展芳华。先创区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趟出了一条从“单点突破”到“生态闭环”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未来,这座新城将继续以“三维一体”服务体系为舵,勇立潮头,在产业升级、绿色转型、民生幸福的航程中,书写善作善成的“未来答卷”。 责任编辑:唐格格 审核人:张建宁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