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反邪教”系列宣传

浅谈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助力邪教痴迷者回归社会生活

发布日期:2025-04-10 10:15:23 浏览次数: 字体:[ ]

社会支持理论作为社会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其核心在于强调个体在特定社会关系网络中通过物质资源或精神资源的交换,以满足社会、生理和心理需求。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越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该理论的要点涵盖了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即个体在社会中所拥有的各种关系网络,如家庭、朋友、同事等)、社会支持的种类(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实际支持等),以及社会支持的效果(即社会支持对个体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在帮扶工作中,可以有效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帮助邪教痴迷者回归社会。通过研究发现,邪教受害者通常具有某些共同的心理和社会特征,如生活中的困境、缺乏关爱、渴望身体健康、对未知的恐惧等,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会导致他们被邪教组织所蛊惑。邪教组织往往利用受害者的心理弱点,通过洗脑、控制等手段,使其陷入其中无法自拔。邪教受害者不仅面临身心双重伤害,而且往往缺乏及时、专业的帮助和支持,因此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帮助他们摆脱邪教的桎梏十分必要。

从个人角度,社会支持理论能够帮助纠正原邪教痴迷者的错误认知,并建立他们的个体支持系统。原邪教痴迷者往往由于认知偏差、法律意识淡薄或面临生活困境而容易被邪教组织利用。通过反邪教志愿者的非批判、尊重、接纳的态度,以及来自政府、社区、社会组织等正规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原邪教痴迷者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支持,从而让自身转变不良认识,树立起责任感,主动摆脱错误观念。

从社会角度,社会支持理论强调构建良性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帮助,对于原邪教痴迷者来说,他们的社交网络资源可能匮乏或无法有效利用。因此,反邪教志愿者需要努力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拓展其社交网络资源,提升其社交网络使用能力。这包括联系原邪教痴迷者的亲戚、朋友,通过亲友的亲情规劝,使其开始接纳各方的帮助。同时,组织原邪教痴迷者参与各类社区活动,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归属感与自我价值感。

此外,从帮扶人员的角度,社会支持理论还强调个性化的帮扶措施。鉴于每个原邪教痴迷者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涉邪原因、性格脾气等情况各有不同,在帮教过程中应注重个性化针对性帮扶,有的放矢。例如,为身体状况欠佳的原邪教痴迷者提供医疗支持,为心理有缺陷的原邪教痴迷者提供心理支持,为失业的原邪教痴迷者提供就业支持等。

最后,注意引导原邪教痴迷者远离邪教组织这个负面性的社会支持网络。通过让原邪教痴迷者观看一些涉及邪教危害的典型真实案例,或是邀请其成为反邪教志愿者现身说法,以及对其进行普法教育等方式,让其能够深刻认识到邪教对民众和社会的危害以及对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下定远离邪教的决心。

以下是笔者在帮教过程中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助力某帮教对象回归社会的案例:

某帮教对象L某在脱离“法轮功”邪教组织后,面临了多重困境。一是就业问题上,其处于失业状态,因年龄较大找工作四处碰壁,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经济压力上,因丈夫患有慢性病的同时又查出罹患癌症,医疗支出大,没有稳定收入,生活陷入困难,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三是社会支持上,多年来亲戚朋友基本断了来往,缺乏可以依靠的社区资源和社会支持系统。

当反邪教志愿者第一次接触L某时,她表现得非常不信任、充满怨气,对工作人员的帮助十分排斥。针对L某的情况,为了避免其因生活的不顺再次被邪教组织利用,反邪教志愿者秉持团结、教育、挽救每一位邪教受害者的工作方针及为群众办实事的原则,积极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为L某提供实际帮助。一方面是通过耐心的沟通和交流,逐渐赢得了L某的信任,打破了她的心理防线。另一方面是根据L某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如下的针对性帮扶计划。

1.解决就业问题:通过收集和筛选有关就业信息,联系社区就业服务中心,为L某提供了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让L某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2.解决生活困难:积极联系和协调民政、街道、社区的救助资源,为L某提供了一定的医疗救助和生活补贴,缓解其生活压力。

3.进行情绪疏导:反邪教志愿者运用“优势视角理论”,鼓励L某参与社区活动,如参与社区反邪教宣传活动的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活动主持人等,帮助L某挖掘自身的优势和内生动力,使其在展示自己的才艺和技能中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反邪教志愿者还运用“去标签理论”,在引导其参与社区活动过程中,避免给L某贴上“邪教人员”等负面标签,并积极宣传L某的正面形象和改变,以减少周遭对她的歧视和偏见,促进她的社会融入和自我认同。

4.公开揭批邪教危害:在反邪教志愿者的真诚服务和政府的关怀下,L某深刻认识到了“法轮功”邪教的危害及罪恶的本质面目,主动参与到了反邪教志愿者在社区举办的长者主题反邪教警示教育宣教志愿活动中,并现场向参与的老年人们公开揭批:“‘法轮功’及其他邪教组织总是喜欢利用‘宗教’名义、‘包治百病’‘小恩小惠’、吹嘘神通广大等手段套路、蒙蔽及诱骗我们老年人,花样百出,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坚决抵制、远离邪教的危害!”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L某逐渐走出了生活困境,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她开始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活动,与邻居和亲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社会支持网络得到了有效拓展。对反邪教志愿者的真诚服务和政府的关怀帮助,她主动送去感谢信和锦旗表达自己感激之情。如今,L某已经完全摆脱了邪教的阴影,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上述案例中,反邪教志愿者结合社会支持理论、优势视角理论和去标签理论“三管齐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社会支持理论在反邪教帮扶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支持网络,结合文中所提到的优势视角理论和去标签理论,充分挖掘个体的优势和内生动力,避免给个体贴上负面的标签,为原邪教痴迷者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助力其走出困境,实现自立自强,重建社会生活关系结构,在持续注重宣传和教育、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以及建立完善的帮教体系等方面工作的开展下,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