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地方事业动态

高新区整治道路乱象让出行更舒心
疏堵结合解民忧

发布日期:2025-11-13 16:51:27 浏览次数: 字体:[ ]

 “路通了,心也亮了!”这是淄博高新区居民近来常说的话。为破解道路占道、违规搭建等困扰群众的“顽疾”,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与应急管理局于近日联合高端装备中心、各村委及网格员,启动一场有力度更有温度的专项整治。行动摒弃“一拆了之”的粗放模式,一边以规范执法扫清道路安全隐患、打通拥堵堵点,一边通过设立“便民疏导点”兼顾民生需求,在“拆违清障”与“民生保障”间找到精准平衡点,赢得辖区商户、居民及企业员工的一致认可。


直面“马路痛点”:乱象困扰群众日常出行


此前,高新区执法部门在日常排查中发现,多处道路乱象已成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侯庄村部分商户为经营便利,私自搭建的遮阳棚长期占用半条公共马路,“早晚高峰电动车、行人挤在一起,稍不注意就剐蹭,而且那些棚子看着不结实,刮风天总担心掉下来。”村民王女士的抱怨道出了周边居民的顾虑,类似诉求也多次通过政务渠道反馈至执法部门。

同样的困扰存在于高端装备中心辖区,宁王西村兴边路西侧,“新日电动车”商家长期堆放大量旧电动车,“晚上开车经过,路边堆得像堵墙,灯光照过去全是盲区,得慢慢挪着走。” 市民张先生曾向执法人员反映;而蓝帆医疗公司西门外的南北路,每到午间就成了“马路市场”,流动餐贩占道经营,“我们下班想快点回厂区,路总被堵着,而且那些盒饭没卫生保障,吃着不放心。”蓝帆医疗员工李师傅说。更有摊贩用电动三轮车无证售烟,让区域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剧。


 规范整治:执法有力度 沟通有温度


针对这些乱象,高新区执法部门并未采取“一刀切”式清理,而是以“规范程序+耐心沟通”推进整治。

在侯庄村拆除现场,联合队伍分工明确。执法人员严格按法定程序划定拆除区域、维持秩序,避免作业影响群众通行;村委成员主动对接涉事商户,“一开始我们也舍不得拆,觉得影响生意,但村委跟我们算‘安全账’‘长远账’,说路通了客流才能更多,我们也想通了。” 参与拆除的商户刘先生表示;网格员则凭借“人熟、地熟”优势,协助核实信息、引导周边居民绕行,确保拆除过程平稳有序。最终,一个个遮阳棚被顺利移除,原本狭窄的道路恢复了宽阔整洁。

宁王西村的整治同样注重“教育先行”。执法人员找到占道堆放旧电动车的商家后,先明确指出其行为违反城市管理规定,再结合夜间行车事故案例说明安全隐患,“不是上来就罚,而是跟我们讲危害,我们也意识到自己错了。”商家主动配合清理,当天便将所有旧电动车转移至合规场地,兴边路夜间通行视野彻底打开。

而在蓝帆医疗西门“马路市场”,执法人员依据《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等法规,对流动摊贩逐一普法:“无照经营不仅影响交通,食品安全也没保障,对你们和消费者都不负责。” 对于无证售烟的摊贩,执法人员依法暂扣其电动三轮车及工具,对餐贩经营物品则规范登记后引导撤离,全程未出现粗暴执法情况。

 

堵不如疏:设便民疏导点 兼顾需求与秩序

  

“光拆不行,得让大家有地方办事、有地方吃饭。”在整治 “马路市场”后,执法部门联合高端装备中心、蓝帆医疗企业代表共同商议,决定在蓝帆医疗门口附近设立临时便民疏导点,既解决工人午间就餐需求,又避免占道回潮。

该疏导点实行“定时定点”管理:每日午间11点至13点开放,划定专属经营区域,不占用主路通行空间;入驻摊贩需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合法证件,且必须自行清理经营产生的垃圾。“以前推着车到处躲,现在有固定地方,生意稳了,也不用怕影响交通被说。”入驻疏导点的餐贩赵师傅笑着说;蓝帆医疗员工李师傅也反馈:“现在下楼就能买到合规的饭,路不堵了,吃着也放心,比以前方便多了。”

 

长效保障:巩固整治成果 守护出行安全


截至目前,侯庄村道路拥堵问题显著缓解,宁王西村兴边路行车隐患消除,蓝帆医疗周边“马路市场”乱象不复存在。“现在路好走了,心里也踏实了,这才是真为老百姓办事。” 侯庄村村民看着畅通的道路连连称赞。

据悉,此次整治是高新区践行城乡环境大整治要求的具体实践。下一步,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与应急管理局将持续深化“执法 +村委+网格员”联动机制,加大日常巡查频次,建立“发现—劝导 —处置”闭环流程,“不是整治一次就结束,而是要通过常态化管理,让道路一直畅通,让环境一直整洁,切实提升大家的居住和出行幸福感。”执法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李单旎 审核人:张建宁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