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艺嘉智能化冷链设备生产线项目揭牌 | |||
| “龙头引领+全链布局”的智慧冷链设备产业集群在先创区强势崛起 | |||
| |||
10月28日,山东冰艺嘉冷链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冷链设备生产线项目正式揭牌。高新区工委委员,先创区党组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凯,欧楠品牌管理(宁波)有限公司董事长欧吉军等参加活动。 随着“北极熊商用冷链基地”“山东冰艺嘉冷链科技有限公司”“新飞商用冷链基地”三块牌匾同步亮相,淄博商用冷链设备生产正式迈入智能化、规模化新阶段。该项目从立项到投产仅用半年时间,预计形成年产20万台商用冷链设备的产能,产品将辐射全国并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龙头项目落地:从“单点突破”到“全链赋能” 作为先创区冷链设备产业集群的“链主”企业,山东冰艺嘉冷链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生产线自试生产以来便备受关注。“这条生产线最大的特点就是智能化和无人化,全年产值目标突破3亿元,这是我们未来3年的主攻方向。”董事长栾琛指着正在运转的设备介绍,该产线集成AI视觉质检、数字孪生模拟等12项核心技术,单位产品能耗较传统产线降低35%,而生产效率提升4倍。 然而,项目落地之初,企业曾面临两大核心难题:一是高标准厂房的适配问题,直接关乎自动化生产线的布局效率;二是上游供应链的稳定性,玻璃门、钣金、冷凝器等关键部件的供应时效与质量,直接影响产品品控与成本。 “企业的需求就是服务的靶向。”先创区投资促进部相关负责人回忆,得知冰艺嘉需求后,团队迅速启动“双线攻坚”: 厂房精准匹配:通过梳理区内闲置厂房资源,联合设计院进行工艺流程模拟,仅用一周时间便完成厂房改造方案,确保200米长的自动化生产线实现“零转弯”高效摆布; 供应链本地化布局:针对企业核心原材料需求,先创区组建专项招商组,赴河北、江苏等地对接上游企业,最终成功引进玻璃企业入驻相邻厂房,同步引入板材、冷凝器等3家配套企业,形成“三公里产业闭环”。 “5月份入驻厂区,10月份试生产,这样的速度在行业内极罕见。”栾琛感慨,产业链本地化后,原材料供应周期从72小时压缩至2小时,物流成本下降60%,而质量追溯效率提升90%。该项目不仅承接宁波欧楠旗下商用制冰机全系订单及新飞品牌冷链设备线上销售,更规划建设二期制冰机专用生产线。 产业链生态构建:从“物理集聚”到“化学融合” 冰艺嘉的快速成长,折射出先创区“链式思维”的产业培育逻辑。以冰艺嘉为圆心,半径三公里内已形成“核心部件-整机制造-后市场服务”的完整生态:上游:玻璃、钣金等企业实现“订单即生产”,库存周转率提升3倍;下游:依托先创区物流枢纽优势,与顺丰、京东冷链合作开发“移动冷库+无人配送”解决方案,服务半径覆盖华北市场。 “这种‘龙头项目+配套集群’的模式,解决了传统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痛点。”先创区投资促进部相关负责人指出,通过共享技术中心、联合采购平台等公共资源,实现集群内企业研发降本增效。 未来蓝图:从“区域标杆”到“全国枢纽” 站在产业升级的拐点,先创区正以冰艺嘉为支点,撬动更大范围的变革:依托中欧班列(淄博)枢纽,建设“一带一路”冷链设备展销中心,推动冰艺嘉等企业产品拓展海外市场;每年培养300名复合型技术工人,破解“高端人才引不进、技能人才留不住”难题。 从一间厂房的精准适配,到一条产业链的完整构建;从一家企业的单点突破,到一个区域的系统升级,淄博先创区用“链式思维”书写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当智能化设备奏响生产乐章,当上下游企业共舞创新之舞,这片热土正以“冷链条”点燃“热经济”,为中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责任编辑:杨铭超 审核人:张建宁 |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