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新区:用心用情绘就居民幸福画卷—用心护航 “育”美好 | |||
| |||
编者按:教育品质怎么样?基层医疗水平如何提升?养老事业向着什么方向发展?有什么举措促进就业?城市老区怎么改?……长期以来,淄博高新区把关乎民生的事都作为大事要事来办,围绕教育、医疗、养老、就业增收、文明宜居等民生需求,大力谋划民生实事,不断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用心用情绘就居民幸福画卷。 教育于淄博高新区而言是什么? 教育是强区之本、发展之重、民生之基,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民生幸福指数的标尺。淄博高新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教育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民。 打造温馨美丽学校 纾民急,民何急? “好的学校”。 绿意葱茏的校园,宽敞的球场,崭新的教学楼……2024年,为化解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与家长“上好学”需求之间的矛盾,缓解家长焦虑,高新区高起点、大手笔,对教育事业频频布局:规划新建科学城第一实验学校,新增2125个学位,预计2026年建成投用,目前项目完成设计及概算方案,正在推进设计及概算评审和施工招标准备工作;先创区前毕小学提升改造工程教学楼基础维修、操场改造等已基本完成,项目进入收尾阶段,作为服务整个桓台片区的小学秋季开学投入使用;中埠中小学提升改造工程完成设计及概算评审,正在准备施工招标前的各项工作;新建名士悦府幼儿园按进度建设中,目前已完成内外墙施工……一块块“砖”逐渐搭起了一栋栋“高楼”,建起了一个个“希望”,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基建差距,实现一体化发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近”享优质教育资源 排民忧,民何忧?“好的教育资源”。开展集团化办学是高新区从均衡教育向优质均衡教育迈进的好办法。在实现高新区同学段教育集团全覆盖的基础上,高新区新组建高新区实验中学、高新区第一中学、科学城实验中学三所贯通培养型教育集团,通过打造贯通型衔接体系、培养体系和交流体系,助力小初学校在衔接教育中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同时,强化区级统筹,提升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匹配度,鼓励学校开设地方急需的新兴专业和紧缺专业,优化提升传统专业,进一步推动院校与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德莱茵智能科技学校和黉门艺术学校2所中职学校设置专业9个,2024年计划招生450人。 “从新建幼儿园到集团化办学,再到建立新的初中、中职学校,家长们在各个学段都有了更多优质的选择。”市民王硕说:“无论是政府还是市民,都将教育放在突出位置,让孩子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高新区教育发展越来越好了。” 赋能师资队伍建设 化民愁,民何愁?“好的老师”。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最关心的莫过于学校的师资情况,可见师资好坏在家长心中的重要程度。高新区现已基本构建成新秀—骨干—名师—专家教师成长梯队,全区共有51名教师被评为淄博市第二期教坛新秀和第八期骨干教师。为充分发挥好教育科研“火车头”牵引作用,依托淄博高新区教育质量整体提升项目,2024年已完成中小学教研员培训26次,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全面提升教研员专业素养和示范引领能力,赋能全省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同时,推进“三个课堂”常态化开展与高效化应用,截至2024年6月底,高新区交互在线教学系统共生成名师课堂1900余节、名校课堂3100余节、专递课堂130余节、教研活动1300余节,清理平台资源1800余节,以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守护学生安全健康 解民虑?民何虑?“学生安全健康”。校园安全关乎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安全。校园内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对学生本人造成伤害,还会对其家庭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高新区建立健全校园内部安全保卫制度,配齐配足专职持证保安,校园重点部位监控实现全覆盖,可视化对讲式一键报警设备安装率100%,坚决守牢校园安全阵地,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供安全保障。2023年,为进一步确保校车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高新区全面完成不合格校车清退工作。全区现有校车53辆,均为2018年以后陆续更换的符合《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GB 24407-2012)的标准校车,服务于全区17所中小学、幼儿园,日接送学生3300余人。 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推动教育事业公平发展、均衡发展、提质发展、跨越发展,淄博高新区举全区之力栽培浇灌的教育“种子”,如今已经全面开花。 责任编辑:王敏敏 审核人:张建宁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