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地方事业动态

淄博高新区如何打造订单式“人才蓝海”?

发布日期:2023-08-11 09:32:45 浏览次数: 字体:[ ]

城市因人才而兴,人才因城市而聚。

技能人才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抢手的“香饽饽”。淄博高新区聚力打造科技创新、高端产业、改革开放、产城融合、品质民生“五大新高地”,需要更多的职业技能“蓝领人才”。技能人才能否订单式培养?如何让技能人才“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怎样形成技能人才的“蓝海”?

淄博高新区蹚出了一条具有高新区特色的产教融合发展之路。

 

职业教育如何订单式培养?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产教融合是助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培训平台与企业之间深度融合,人才产出才能真正实现“适销对路”。

夏京亮是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感染控制产品事业部新品班班长,同时也是公司医疗器械装配工技能评价工作组组长。

为了进一步提升技能并跟上公司智能制造发展的步伐,2020年至2022年期间,公司先后组织夏京亮等几十人参加了山东莱茵科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茵科斯特”)举办的技能提升培训,取得了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为公司的人员培养、提质增效提供了技能储备。

“以前,电工在接线过程中往往需要反复参考图纸,有时甚至容易出现接线错误的情况。在莱茵科斯特参加《电气基础培训》《机器人应用技术》等智能制造课程培训以后,我们能够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视野和思维,能够更快速、准确地进行设备接线,工作效率提高了,同时接线的出错率也降低了。我还学会了电气箱配盘的技巧,使得设备的电气箱更加美观,配盘的规划和布线更合理,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也增加了公司产品的竞争力。”谈起在莱茵科斯特系统培训后的效果及应用,夏京亮自信满满地说。

这些培训,帮助夏京亮获得了培训的结业证书、工业机器人操作员高级工、电工技师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为后续的淄博金牌工匠、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山东省新时代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等荣誉的取得打下了坚实基础。

“依托莱茵科斯特等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新华医疗拓宽了高技能人才发展的道路,推进了公司高技能人才梯度的建设,为公司人岗匹配优化和加快自动化、智慧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新华医疗人力资源部培训专员杜秀珍告诉记者。

学成归来不仅要用好,还要传好。在山东金城柯瑞化学有限公司担任生产五车间主任的李璞,就是在莱茵科斯特完成培训后,将各项创新思维和发展理念带回了企业。

“培训内容是当前急需提升的技术,紧贴最新趋势和技术发展,使我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并向公司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李璞说,“我们集团公司一直致力于创建学习型组织,结合莱茵科斯特的授课形式,我们实施了电仪方面的培训体系,将理论和实操、技能和规范制度相互结合,相互依托,逐步提升,来达到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

“通过莱茵科斯特实训平台,金城柯瑞成功申请获得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资质,有利于开展我们金城医药集团提出的‘四支队伍’建设,同时展示了企培联合发展的最新成果,为集团人才梯队建设、人岗匹配优化、生产提质增效、职业技能提升,以及加快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金城柯瑞行政人事部经理李文亭表示。

 

技能人才

如何“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引领智能制造加速崛起,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化技术改造不断推动传统产业智慧升级。如果说工业互联网产业是一辆高速行进的列车,那么产业发展的核心,便是驾驶列车的“人”。有着十多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本土化经验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莱茵科斯特,通过“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与输出、教育实训装备研发制造及智能制造工业服务等核心业务,全力打造“产业赋能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生态,深耕新时代工匠成长的沃土,积极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8月初,记者走进位于淄博高新区的淄博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学员们正在卧式车床前有条不紊地操作。原本带有棱角的铁块飞快地旋转,被车刀逐渐加工成了柱状。附近的台式铣床、炮塔式铣床、台钳、装配工艺操作线上,一排排学员正在认真地参加实训。

“在这里,我们通过现场理论学习、上机实践操作,熟练掌握了零件车削加工的基本工作技能。”正在参加实训的学员告诉记者。在这里,既可以帮助企业培养既有工匠精神又有扎实技术基础的应用型人才,也可以为工科类学校解决学生无法接轨企业实际需要的问题。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深度合作、相互融通的一种全新生态体系。加快项目建设,提升产教融合设施水平,将为产教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让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淄博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是由淄博高新区管委会、西门子和莱茵科斯特三方合作,并在淄博高新区管委会的倡议下规划共建。基地总投资21.1亿元,规划用地227亩,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重点建设西门子数智赋能、智能协作机器人研发制造、工业互联网研发应用、中德工业服务四大产业板块,以及产教融合、中职学校、中德本科合作办学三大高技能人才培养板块。

“我们依托公共实训基地,提供进修平台,针对面广量大的在职技能人才群体,深化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在职人员技术提升、事业人员转岗培训、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等方面,以项目化推动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更多面向未来工业的复合型高端人才,积极助力企业发展。”莱茵科斯特教育培训事业部总监胡鹏昌告诉记者。

 

怎样形成技能人才的“蓝海”?

 

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紧迫,职业教育承担起更大的责任。而产教融合作为培养产业人才的重要一环,逐渐成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作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行业公共实训基地、中德智能制造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等,莱茵斯科特在有效解决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路径发展问题、努力探索人才与产业高效有机结合、实现产业赋能教育创新和人才支撑产业升级等方面,一直是其发力的重点方向。

“除了培训基地,莱茵科斯特还有生产基地,它们两个就在一起,提高了互动的程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融合体。生产部门的主管和培训部门的主管在一起工作,随时可以互动,这是其他学校和生产企业很难做到的地方。”莱茵科斯特首席培训官兼培训师学院院长张振中告诉记者。

人才的培训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全生命周期,这是淄博高新区的特色,也是莱茵科斯特的初心。多年来,莱茵科斯特发挥德国优质资源聚集优势,搭建中德产业合作交流平台,持续加强工业4.0领军企业、科研机构、教育机构等领域的中德技术合作与交流,构建产教融合、中欧融通、多层次、创新型合作交流及技术创新支撑服务和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新时代工匠成长沃土。

探索深度融合的产教融合,莱茵科斯特面向市场、面向行业,创新推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型产教融合机制与体制,打造出了“四轮驱动、三方协调、五元素深度融合”的产教融合“莱茵模式”,实现了校企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校企文化互补、校企管理互通的深度校企合作。

“‘莱茵模式’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培养一个人,就是要培养他的未来,能够在企业里稳定下来、能够生存下来,在企业能够比较好地发展,尤其是终身发展。所以,在我们‘莱茵模式’当中,就要注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我们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所在,也就是我们培养的人,其拥有的能力,以后机器也代替不了。”莱茵科斯特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大力表示。

成绩是干出来的,特别在工业4.0智能化竞相绽放、人与机器同台竞技的科技时代,要想发挥好人员的才智,就要耕耘好产教融合的沃土。随着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投入使用并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企业和院校选择与莱茵科斯特携手,共同探索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令人欣喜的是,淄博高新区管委会、淄博职业学院、莱茵科斯特已经联合成立淄博高新区产教联合体,此举将有力促进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融入全省“2+N”人才集聚雁阵,全链条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联合体各成员单位将积极整合资源,高效协作、共建共享,搭建政、行、校、企合作交流的高位平台,探索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服务产业模式,构建“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学以致用”新生态,打造全国产教融合新典范、新标杆,蹚出一条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产教融合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刘金昌 审核人:张建宁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