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医保分局全力推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医保政策落地落实 | |||
| |||
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工作,高新区医保分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第一时间落实有关要求,发挥部门联合联动机制,确保每一名住院群众不因住院费用问题影响治疗,每一家医院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救治。 一、部门联合,群众就医有保障。自1月8日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高新区医保分局迅速落实省、市局部署要求,积极稳妥推进“乙类乙管”后医疗保障政策落地。1月10日联合高新区卫健中心,组织辖区内22家定点机构医保工作负责人召开高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政策培训会。要求各定点机构严格按要求落实政策,确保患者及时就医结算。积极协调卫健及财政部门,衔接认定、报销、补助流程,组织指导各定点机构及时完成信息系统改造及测试工作。 二、服务跟进,机构防治有底气。及时做好指导服务,对各定点机构医疗保障费用支出等情况实施动态监测和统计分析,帮助解决困难、提高救治能力。截至1月底,共计督导调度22余次,汇集反馈并及时解决问题17个。及时做好基金拨付工作,1月份及时为8家定点医疗机构拨付医保资金285万元,减轻定点机构资金压力,确保定点机构平稳周转,缓解资金压力。及时结算门诊医疗费用,设立网络结算和手工报销“双通道”。截至目前,高新区累计发生专项门诊医疗费用9615.49元,基本医保支付7180.48元。 三、监管靠前,基金安全守底线。通过夜查、突击检查、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加大对各定点医疗机构日常监测、智能监控及现场检查力度,确保“乙类乙管”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政策得到严格执行。建立新冠病毒专项保障基金运行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基金运行分析,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救治费用对医保基金支出的影响,及时发现费用异常支出情况。对基金支付涉及的诊疗信息和费用明细实行初审全覆盖。(责任编辑:李娟 审核:赵春燕)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