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微光”点亮志愿之城 | |||
高新区举办“火炬红·志愿之城”新闻发布暨国际志愿者日活动 | |||
| |||
12月5日是第38个国际志愿者日。高新区在火炬大厦举办“火炬红·志愿之城”新闻发布暨“12·5”国际志愿者日活动,表扬先进、树立典型,引导和激励更多人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付萍出席活动并讲话,高新区各部门、镇街(中心)分管负责人及高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9支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代表、部分文明单位和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代表,以及获得“五个十佳”荣誉称号的先进典型代表参加活动。 会上,高新区以“红火炬 耀高新”文明实践品牌为引领,整合多方资源优势,发布了《淄博高新区关于打造“火炬红·志愿之城”的实施方案(试行)》,涵盖健全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搭建服务站点、培育壮大队伍、依法登记注册、加强规范管理、抓好人员培训、精准提供项目、畅通供需对接、做好嘉许激励、提供经费保障10个部分,宣读了《关于公布2023年度高新区“五个十佳”等先进典型名单》的通知和“火炬红·志愿之城”建设行动倡议书,并进行了宣讲分享。 近年来,高新区创新建立完善了由宣传新闻中心统筹协调,工会、团委、妇联、民政等部门多方动员,社会广泛参与的全域全员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在全市首推“1+3×N”城市社区自治共同体,36个社区自治共同体吸纳751家单位参与,涌现出一批爱心企业、商户,探索出共建共治共享文明实践有效路径。同时,围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评先树优、文化两创”等主题,打造了独具高新区特色的“火炬红 志愿红”品牌,整合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衍生出“城市小管家”“益民之舟”“税苑红”“齐好办”等便民利企服务品牌,将志愿服务延伸到社会基础单元,并吸纳各行各业宣讲员,开展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两新”组织等“六进”宣讲活动600余场次。 有时间就当志愿者,有事情就找志愿者。在高新区,“有淄有爱在高新”志愿服务“六进”“党员干部居住地活动日”等精彩纷呈。打造“千家学雷锋爱心驿站”,统一编号管理,绘制爱心地图,建设全市首家流动长者食堂,发布“五为”志愿服务项目521个,“欢乐五聚”项目746个,塑造“家医陪伴”“平安出行”“奶奶学堂”等品牌项目96个,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860场。新成立“文化高新”志愿服务队,开展沙龙、采风、座谈活动160余场,创作各类文艺作品2300余个。今年新增志愿者8000余人,组织活动1.4万余场次、时长80万小时。一次次暖心服务、一个个点滴善举,志愿者像阳光般温暖人心,犹如火炬一样照亮他人,默默传播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一股股涌动着的“志愿红”,成为高新区最温暖的底色,一座有温度、有热情、有爱心的“志愿之城”正在高新区大地“拔节生长”。 付萍在讲话中表示,高新区将以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为目标,切实开展好志愿服务活动,挖掘、推荐优秀志愿者典型,宣传志愿服务工作理念和志愿服务活动,积极营造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并积极拓展服务内容,深化“五为”志愿服务,从传统的助老扶弱,延伸到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化文艺、助学支教、智慧助老、心理健康、环境保护、法律援助、科学普及、社会治安、拥军优属等方方面面,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同时,将“火炬红·志愿之城”建设工作纳入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测评指标体系,适时开展专项督查并通报工作推进情况,确保“火炬红·志愿之城”建设工作取得实效,为“五个淄博”建设贡献更多高新力量。 责任编辑:张杨 冯晓珩 审核人:张建宁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