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研业务练绝活 技术改造解难题 | |||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李良: | |||
| |||
贴标、覆膜、装箱……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制药”)202车间高速全自动包装线设备正在运转,当班的工作人员都在紧张有序地忙碌。 “制药企业要想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药品包装,高自动化、高可靠性、高效率的全自动包装生产线必不可少。自动化包装线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的人工成本,提高包装的准确率,而且对药品质量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近日,新华制药202车间班组长李良告诉记者。
长期钻研技术 提高生产效率
从事药品包装设备操作工作多年的李良,刻苦钻研业务技能。小到车间的设备维修操作,大到公司车间组织外出学习,他从来不错过任何学习的机会,经常钻研问题而忘记了下班时间。久而久之,李良练就了高超的设备操作技能和专业技术绝活,是202车间出了名的“业务大拿”,拥有自己的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班组有多种型号的高速全自动装盒机、枕包机、裹条机、热收缩包装机,不论是谁在操作设备,只要出现疑问或者设备发生异常,他都能够及时帮助解决常见及疑难问题,并针对问题分析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思路,与大家寻找最佳最快的解决方案,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从而减少废品,提高产品合格率。”包装生产线的同事这样评价李良。 “刚入厂时,我对设备操作、原理不了解,但是经过十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积累,我对设备原理、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李良回忆说,“我学的专业是化学制药,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设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加班加点研究新设备。在与大家沟通的过程中,我也拓宽了思路,提高了自身技能。” 因包材换班等原因,车间有大约400万张废标签需要报废处理。根据废标签处理原则,需要人工将每张标签撕成两半。人工处理废标签的速度,大约为每人每班25000张。可想而知,处理400万张废标签需要占用大量人工,而且处理速度很慢。 为了提高劳动效率,保证处理标签的可持续性,李良有了使用机器处理标签的念头。他首先想到的是多年不用的圆盘式不干胶标签计数器,根据标签计数器一进一出的工作原理,连续性能得以保证,利用原设备支柱将用于计数的对射电眼拆除,加装非对称性U型支架及刀片,刀片与机器保持水平,并与标签成90度夹角。 李良一边思考,一边加班加点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最终在圆盘式不干胶标签计数器上增加了不干胶标签销毁功能。一个人仅用3天时间,便将400万张废标签全部处理完毕,节约人工近160人次,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而且这一技术成果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培养年轻员工 树立业务标杆
在新华制药工作期间,李良先后获得车间优秀员工、公司优秀员工、十佳青年、新华制药“最美青工”、劳动模范、“六优”班组、淄博市突出贡献技师、淄博市首席技师、淄博市“百对优秀师徒”、山东省医药行业首席技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面对成绩和荣誉,李良并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车间的全自动高速泡罩包装机投入使用已经十余年了,内包生产时需要专人检查药板是否存在质量缺陷。为了提高设备自动化、连续化生产水平,提高产能,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李良和同事们在原有的设备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内包增加全自动成像检测机,将原来的人工检查改为机器自动检测,有效杜绝了产品出现空泡、异物、半片、油泥等质量隐患;根据全自动高速泡罩包装机、机械手、全自动成像检测机高度,增加了输送带、复式旋转机械手,外包增加了输送带,将内包检测后的铝塑板有序送入枕包机或装盒机下料仓中,减少了人工摆药环节。从2020年4月开始研发,到2021年技术成果应用于生产,片剂包装线系统优化技术成果获得了新华制药科学技术进步奖,并为公司经济效益提升作出了贡献。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日积月累的坚持。李良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工作中苦练本领,积极从事技术革新,从“门外汉”逐步成长为“业务大拿”,目前已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项,并帮助公司解决多项关键技术难题。 “下一步,我将继续干好本职工作,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帮助年轻员工提升业务技能,共同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李良表示。截至目前,他已经先后带了50余个徒弟,师徒共同成长,提升创新创效智慧潜能,为公司智能化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新华制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理念,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体建设、制度创新、人才晋升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涌现出了一大批工艺技术精湛、创新创造突出、传帮带作用明显的优秀高技能人才,为淄博高新区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树立了标杆,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责任编辑:刘金昌 审核人:吕一男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