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映霞彩 桑榆更灿烂 | |||
——访高新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鹿奉俊 | |||
| |||
在高新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年过六旬的鹿奉俊。只见他中等身材,目光迥异,眉宇间的光采似乎完全来源于他的新作《鲁山淄河情》。字字辛苦,字字传情。几载含辛茹苦,几载默默秉灯。欲求心中夙愿事,通宵达旦心不辞! 双手捧过他的《鲁山淄河情》,自然感受他近年来为此所付出的殷殷纯情。170篇散文,30万字的作品集,对一个年过六旬的老领导来说可想而知。 2016 年 6 月,任职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的鹿奉俊退休后,担起了高新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担,在积极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同时,他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要为社会做点什么,思来想去,在他脑海里萌发两个愿望,一是撰写散文集《瞬间四十年》,一是撰写讴歌家乡风土人情的散文集——《鲁山淄河情》。人生的意义何在?就在于对社会的某种奉献。散文集《瞬间四十年》经过几年的努力后,顺利付梓。如今他已是一位40 多年党龄的老党员,2021 年正值建党百年,向党敬献绵薄之礼,表达赤诚之心,已成为他梦寐以求的心愿。退休后的 5年间,他始终延续着在办公室工作的良好习惯,平时严以律己,很多朋友见了都劝他不要那么干,可他微微一笑,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的一定之规不会变。他身边时常带个小笔记本,白天把看到、听到的凡有价值的内容随手记下,这对他的写作帮助很大。另外,剪报也是他的另一大爱好, 30 多年来,他将报刊上有价值的资料随时剪下分类粘贴,日积月累,至今保存了整整一个书架,已成为他至爱的“文苑”资料库。 “多少往来事,付之一瞬间。人这一辈子很短,不知不觉将要步入古稀之年。人的一生潜在或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努力将自己想办的事办好,把想干的事干好,珍惜每一天,方可无遗憾。退休后虽已无豪情壮志,但也要身退心不退,随着年龄的日渐增大,特别是2019 年夏因病手术后,我对人生有了更新的认知和更现实的思考。人到晚秋,能否用正确的心态和理性的思维来面对人生,更能考验一个人的意志。我常用赵朴初的《宽心谣》来激励、抚慰自我:‘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只要处处想通、事事看开,天天拥有好心情,日日保持平常心,凡事知趣、知足、知乐,方能活出生活好质量,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鹿奉俊谈起生活和学习总会感慨颇多。 鹿奉俊在努力中,终于迎来晨曦属于他的那一束曙光。《鲁山淄河情》编罢之际,他得到了原市委书记杜祥荣的支持。耄耋之年的老领导,欣然挥笔,为《鲁山淄河情》题名;原山东工程学院原党委书记、研究员张福信为此书作序:“……打开洋洋洒洒近 30 万字的这本散文集,颇为清晰地看到作者的履历。一位著名诗人吟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优美的诗句,表达了许多人的心声。毫无疑问,这份情感也深深融入了鹿奉俊的血脉。透过一篇篇记述家乡的文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始终洋溢着浓郁而纯真的家国情怀。正是这种完美绝妙的情怀,促使他尽善尽美地将家乡的山水人情、往事当今、花草物产、所思所想等等,化为一篇篇文字,让读者分享他的情丝万缕。” 序言之后,张福信还在微信里这样赞叹: 巍巍鲁山拄苍穹,滔滔淄河润苍生。 夏日炎炎送佳作,缕缕清凉入室中。 人生风景处处有,酸甜苦辣味正浓。 莫道岁月多平淡,翠竹相伴夕阳红。 打开文集,《难忘的旧时光》跳入眼帘:常记于心的旧时光,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各种各样生活的难题, 羁绊了前进的脚步,致使我们对前途命运产生了某些困惑。这时我们铭记于心的旧时光,就像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激励我们鼓足勇气奋力前行。……旧时光有时是桨,有时是帆,载着我们的希望与祝福,朝着未来的愿景击浪远航。 远航,人的远航在心,心的金色之路永远是人生的早晨,这样的早晨是多么美好! 责任编辑:杨金辉 审核人:吕一男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