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地方事业动态

追忆往昔岁月 感怀美好生活

发布日期:2019-08-19 10:50:27 浏览次数: 字体:[ ]

  家住俪园小区的张元英是记者找到的一位共和国同龄人,70年的人生经历让她感受最深刻的就是经济的迅速发展,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方面越来越好,用她的话说,“现在的日子就像花儿一样美。”

  张元英出生在博山,家里有兄弟姐妹5人,她是家里的老大。“我们这代人日子过的真是苦!”回忆起当年的艰苦,张元英笑声里带着一丝无奈。张元英告诉记者,他们这代人的童年能上学就很不错了。在她的记忆中,当时的条件很艰苦,没有书包、没有文具盒,甚至晚上学习都黑咕隆咚的,要点煤油灯。“我学习非常好,但是家里的条件实在太差,小学毕业后只能辍学。”面对辍学,对当时品学兼优、热爱学习的张元英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辍学后,张元英开始帮家里挣工分。直到1964年,博陶技校面向社会招收200名中专生。这对于热爱学习、向往校园生活的张元英来说是一次大显身手的机会,而更吸引她的是考上后,每天会有一张2毛钱的饭票。这在那个靠吃野菜甚至是连填饱肚子都是奢侈的年代,是一个无法抗拒的诱惑。“于是,我就报名了。最终从400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专生。”张元英表示,这是她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件事,不但有学上,还能给家里减轻了负担。“那时候,我的弟弟妹妹们会每天下午站在村口等我放学。见到我,就会高兴地大声喊:大姐回来了,大姐回来了……”每天吃到姐姐从食堂里带回来的2毛钱饭菜是弟妹们最幸福的事情,也是张元英最欣慰的时刻。

  1968年,张元英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博山陶瓷厂,成为了一名刨床工。在那个年代,能成为技术工人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刨床是一个细致活,要求的是分毫不差。”在博山陶瓷厂,张元英一干就是27年。在这期间,她养育了一双优秀的儿女。“我那时候单位离家很远,两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两个孩子和老人只能指望我老伴。最令我们老两口欣慰的是,两个孩子都很优秀,也都是共产党员。”谈起了孩子,坐在张元英身边的老伴石志强告诉记者,大女儿现在是中国石油大学的一名教授,儿子当兵退伍后进入金晶科技,现在也是企业的骨干。“两个孩子的成材离不开老伴的付出。那个时候她是两班倒,常常凌晨一点才到家。但是,只要有时间,就会守着两个孩子,监督他们学习。”在张元英心中,她一直坚信学习才是改变命运的有效途径。

  当记者提出想看看两位老人的老照片时,石志强一边往外拿照片,一边说:“搬了好几次家,幸亏这些照片没有丢,要不然可惜了。”这时,记者心里打起问号,为什么要搬家?原来,张元英重视孩子学习的想法一直延续到了孙子身上。“孙子上学期间,为了更好地照顾他的生活,让他有更多的精力学习,我们一直租住在孙子学校附近。随着他上小学、初中、高中,我们也搬过几次家。”张元英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孙子已经高考结束,并且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交谈中,不难看出两位老人性格的差异。张元英是个慢性子,比较安静,而石志强性格开朗,非常健谈。即使性格有所差异,两位老人却已相濡以沫44年,生活虽然平淡,但是看着儿女幸福、子孙满堂,老两口也是打心底里满足。“她的性格跟我岳母的性格很像,从来不发脾气、不操心,心态特别好。”说起张元英的优点,石志强不由地竖起了大拇指,他说老伴心脏一直不好,曾在2006年进入重症监护室抢救。正是因为她性格好、心态好,现在身体正在一步步好转。

  “现在的生活真的是太满足了。2013年,儿子为了更好地照顾我们,在俪园小区给我们买了房子。现在和儿子一家就住上下楼,来往特别方便。70年,虽然没有经历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有老伴和孩子们的陪伴,生活也越来越好,心里特别踏实。”谈起自己的70年,张元英感叹时间太快、变化太大。她说,会和老伴珍惜时光,好好安享晚年。

  最后,也祝福两位老人,幸福、安康!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