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区内要闻

智慧法院让群众感受公平正义

发布日期:2019-01-18 09:16:45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全市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慢等问题,树立“一次办好”服务理念,推动建立“2+2+3”诉讼便民服务体系,着力打造“物理零距离、交流无障碍、网络全时空”的智慧法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改革获得感,为推进淄博转型发展、全面振兴、走在前列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2018年,全市法院共新收各类案件95428件,结案89966件,同比分别增长18.1%和9.9%。《人民法院报》专版以“司法推动审执工作提质增效”为题,对两级法院相关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有效整合诉讼服务和诉调对接“两大中心”,打造“物理零距离”服务场所。全市法院均建成高标准诉讼服务中心,定位诉讼引导、信息查询、材料收转、信访咨询、判后释疑、登记立案、多元调解、公证送达、速裁确认等九大功能,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集约化服务。推进诉调对接中心建设,深入开展驻庭调解、律师调解、仲裁调解等工作,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淄川区法院设立“热心大妈”刘伟调解室,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矛盾化解,相关做法在全国法院“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桓台县法院诉调改革经验被省法院简报刊发,特邀调解员蔡玉刚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大力推进“分调裁”机制改革,让少数法官通过调解速裁和快速审理多数简单案件。全市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为63.48%,调解撤诉率为53.32%,一审服判息诉率为97.07%。落实“一次办好”改革要求,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全市法院服务窗口明察暗访,对群众反映集中的20余项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努力实现让当事人“只跑一次腿”的目标。

  升级完善司法为民APP和12368语音热线“两个平台”,打造“交流无障碍”互动渠道。自主研发司法为民APP,实现案件信息查询、诉讼指南、调解咨询、风险评估等业务一键操作,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查阅有关法律文件和裁判文书、观看庭审直播、与法官在线沟通交流、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评价等,增强诉讼互动性和透明度。沂源县法院共依托数字化平台,风险评估民商事纠纷5411件,诉前疏导、分流、化解1893件,占评估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相关做法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两次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法院推广实施。扩展12368语音热线服务空间,整合法律咨询、信访举报、案件回访、院长信箱、联络督查等功能,形成对法官执法办案的全方位监督,为当事人提供24小时全天候诉讼服务。两个平台开通以来,共向社会提供法律咨询、信息查询等服务5万余次。全面运行网上立案、司法公开和网络拍卖“三大系统”,打造“网络全时空”服务体系。

    自2018年6月1日起,全市法院全面上线运行“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系统,在原有诉讼服务网、律师服务平台基础上,建立微信立案平台,当事人不用跑法院、不用提交书面材料,动动手指即可在网上轻松立案。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共收到网上立案申请20116件,网上立案占比达到62.05%。同时,在网上立案的基础上,在全市法院整建制建设智能语音科技法庭,大力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工作,有效减轻当事人诉累,提高办案效率。全市法院平均办案周期65.57天,其中市法院平均办案周期48.89天,居全省第一位。全面建成审判流程、庭审直播、执行信息、裁判文书四大公开平台,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2018年全市法院共上网公布裁判文书63797份,公开审判流程信息超过20万条。依托淘宝网大数据平台,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有效减少当事人诉讼成本,提高财产变现效率。全市法院共开展网络拍卖2248件(次),成交额8.71亿元,溢价率26.17%,为当事人节省佣金3394.17万元。

  今后,市法院将认真落实市委“一次办好”改革要求,以智慧法院建设为依托,积极创新服务举措,改进工作作风,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一是加强诉讼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以移动微法院和24小时法院为依托,推进微信立案、移动办案办公、电子签章等系统应用,为当事人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诉讼服务。二是做好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反馈整改及“回头看”工作,推动全流程解决执行难常态化、长效化,确保及时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三是发挥齐法文化阵地作用,深入开展法院开放日和法律“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单位”活动,促进法治宣传制度化。四是认真落实《人民陪审员法》,积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做好人民陪审员选任,有效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空间。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