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在这里诞生 | |||
武汉理工大学淄博先进陶瓷研究院发展纪实 | |||
| |||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陶瓷"是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物件。然而,当记者走进武汉理工大学淄博先进陶瓷研究院后,这种固化浅薄的看法被瞬时扭转。从打火机上的陶瓷拨片,到手机等电子产品中的传感器,从强度大硬度高的陶瓷刀制品,到抗热抗压具有稳定性能的航天陶瓷材料……从细微点到宏观处,陶瓷材料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 武汉理工大学淄博先进陶瓷研究院由高新区管委会、武汉理工大学、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三方共建。自2013年成立至今,已然走过4个年头。短短四年内,一大批工程转化项目在这里诞生。虽然没有老牌陶瓷材料公司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却成果丰硕,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研发 手握实力 "军工、航天用结构陶瓷材料,具有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但市场需求相对较少。而 '接地气'的功能性陶瓷市场需求较大,未来发展不容小觑。根据行业发展、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先进陶瓷材料的研发工作,这样的研发、创新才有意义。”该研究院院长孙华君如是说。 掌握核心技术,才有核心竞争力。研究院下设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是聚力先进陶瓷材料领域的研究开发的一个平台。“锂电池隔膜用高纯超细氧化铝粉体研究便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根据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的针对性研发。"谈及对接市场需求的研发,孙华君侃侃而谈。 响应环保节能的理念,如今电动车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量激增。而作为电动车核心部件的锂电池,其存在技术层面的瓶颈。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绝大多数的锂电池其正负极间的隔膜为不耐热普通隔膜,锂电池在工作状态长期受热时,会发生隔膜弯曲,影响电池性能,最终导致电池寿命不长,成本较高。而研究院研发的"高纯超细氧化铝粉体",只需在电池加工时为电池隔膜涂上符合技术要求的氧化铝粉,高纯超细氧化铝粉体的耐热可大大延长锂电池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像比亚迪、星源材质、上海恩捷、沧州明州、宏图隔膜、中材科技等这些电动车产业链上的企业都对这个项目很有兴趣。跟这个项目一样市场前景广阔,能够填补行业领域空白的科研成果在这里还有很多……”孙华君自信满满地说。 分析 数据为王 先进陶瓷材料种类特性繁多,涉及领域广泛庞杂,而科研很多时候是"费力不讨好,费力也未必出成效的"的苦差事。研发出成果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材料的稳定性,各种相应指标的准确性,都需要细致精确的检测。如果说,研究院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职能在于推陈出新,填补技术空白,那么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意义便 在于细致分析,保证技术稳定。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主要面向先进陶瓷、高性能耐火材料、功能玻璃及纤维等领域,提供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验证、产品性能检验检测与评价、标准研究及制修订等技术服务。孙华君说:"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资源共享的体系,不仅能为研究院内的研发成果提供可靠的技术分析服务,还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材料分析等服务。这样一来,区内涉及先进陶瓷新材料的企业便可利用平台先进的仪器设备,节省高昂的设备成本。" 研发项目在这里进行分析,实现研发到产业化前过渡。目前,该平台已安装177台(套)设备,总价值3000余万元,90%的设备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该平台服务企业数量1000余家;出具报告7000余份。组织申报标准计划项目72项,参与完成3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 输出 生根发芽 “产学研合作”最终落脚在"产"上。让研究成果实实在在落地,使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为高效的产能。研究院下设的工程化输出平台,为研究成果的市场化、产业化转换而努力着。 从规划咨询、可行性研究、技术服务到工程设计、运营指导,该平台致力于科研成果工程转化到市场落地的全过程。 在纵向项目申报与承担方面,截至目前,研究院在研国家级、省级及市科技计划项目共计12项目,各类项目经费约2500万,其中,2项已顺利结题。在横向项目转化与运营方面,截至目前,获得工程转化项目审批共计11项,年产100吨高温远红外节能材料生产项目、MBR水处理用平板陶瓷膜、3D打印技术研究、新型氮化硅基系列功能涂料的研制及生产研究、用于生产陶瓷线路板的金有机浆料的中试、镀锌板耐指纹水性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批批科研项目被市场接纳认可。 "产学研"不是口号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让人类生活更美好。“产学研"不仅仅高大上的理念口号,还是实实在在的行为模式。万事人为先。研究院拥有功能陶瓷材料中心高效隔热材料实验室 、功能陶瓷中心先进成型实验室 、功能陶瓷中心陶瓷膜实验室 、复合材料中心先进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实验室、功能陶瓷中心节能实验室、功能陶瓷中心微波介质陶瓷实验室等7个专家实验室,汇集了张幸红、徐庆、高峰、刘福田、姜洪义等一批来自科研院校的学科专家学者。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研究院引进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张树君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张联盟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分别承担"大功率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项目、"氮化硅多孔陶瓷材料的低成本工程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研究院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交流和项目对接活动。与中材高新、硅苑科技、金晶科技、傅山钢铁等高新区企业进行交流对接。涉及陶瓷墨水、薄膜涂层技术、路用钢渣集料产品应用等,在不间断的产学研交流互动中,与多家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当记者问及未来研究院的使命何在时,孙华君坚定的说"推动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凡用心,无往不成。 (李单旎 王莹)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